標會是什麼?「會仔」制度你真的懂嗎?
你有沒有聽過長輩說過這句話:「我那時候參加一個會,每個月繳錢,結果某個月拿到一大筆,超好用!」
他們說的,其實就是「標會」。
標會是什麼?它不是什麼神秘的金融產品,也不是銀行推出的儲蓄方案,而是一種早年在台灣很普遍的「民間互助會金錢制度」。說白話一點,就是一群人(可能是朋友、同事、親戚)約好定期繳錢,每期由一人領走全部的金額,輪流來、輪流去。這種方式在過去的年代,被很多人當作緊急資金來源或小額理財工具。
想像一下,你每個月存1萬,存了10個月原本也才10萬,但透過標會制度,你可能在第2個月就先拿到10萬去用,之後再慢慢繳回去。是不是聽起來爽?有點像「自己跟自己借錢」的感覺?但其實,是跟整個團體借。
標會合法嗎?
從法律來說,「標會本身並不違法」,只要參與的人彼此自願、條件透明、運作正常,其實跟私人間的借貸很像,是一種民事行為。
不過,問題常常出在以下幾個地方:
- 會頭捲款跑路:這是最可怕的狀況,一旦錢被拿走,人卻聯絡不上,就麻煩了。
- 沒有書面約定:多數人用「口頭承諾」參加,發生糾紛時根本沒證據。
- 高利標利或詐騙誘導:有些不肖團體打著「線上標會」「高利標利」吸引人參加,實際上是非法吸金或詐騙。
雖然標會在某些情況下是合法的,但一旦涉及誘騙、暴力催繳、或集資性質,就可能違反《銀行法》、《刑法詐欺罪》甚至《組織犯罪條例》。

標會流程到底怎麼運作?標會賺什麼?
講到標會,最常出現的幾個詞,大概就是「會頭」「會腳」和「標利」。乍看之下有點像黑話,但其實搞懂之後,整個制度就變得很好理解。
🧓 會頭:像是負責開局、收錢、管帳的主持人
在一場標會裡,「會頭」就像是這個局的主理人。他負責招集人馬、制定規則、設定每期金額、收錢、發錢,有點像是這場金錢遊戲的主持人。有些會頭是朋友、鄰居,也有的是在職場、家族中較有信用的人。
但要記得:會頭不是銀行。遇到不誠實的會頭,可能會出現收了錢卻沒發錢、或者乾脆消失的狀況。所以會頭的誠信,是一整場會能不能走完的關鍵。
👥 會腳:每位出資加入的人,輪流拿錢
「會腳」就是參加標會的人。簡單說,就是每一期出錢的成員。每位會腳在規則下,每期固定繳出一筆錢,等著輪流「領會」。
誰先拿到錢?這就跟「標利」有關了。
💰 標利:搶錢的競標機制,出高的先拿
所謂「標利」,其實就是一種利息或讓利。每期會腳可以出價:「我這期願意讓出2,000元,換我先拿到這10萬元。」會頭會依照誰出的標利高,讓他得標。這樣一來,他就能在當期先拿到錢,之後每期繼續還錢,直到整場會結束。
參加標會的人通常被稱為「會腳」,負責管理整個流程的那位,叫「會頭」。每一期的會錢,會由會腳們出價競標,看誰出得多(通常是願意多讓出一點利息),誰就能先拿到錢。
舉個例子:10個人每月繳1萬元,這一期總金額是10萬元。如果有人開出「標利2000元」,也就是願意讓出2,000元利息給其他人,那他這期就能拿走98,000元,剩下的2,000元大家平分當利息。
而沒有得標的會腳,就繼續等下一期輪到自己。
以下來舉例一下整個流程:
- 假設:10人標會,每人每月繳1萬元
- 第1期:阿成開出標利2000元 → 得標,實拿98,000元
- 第2期:小芳開1800元 → 得標,實拿98,200元
- ……
- 最後幾期:沒人標,就依照順序輪流領
整個會走完時,每人都有領到一次錢,只是時間點不同,拿早的付利息,拿晚的等久一點但賺到利差。
表面上標會看起來很簡單,但是每一期都關乎錢的流動與人性的信任。會頭跑了、會腳沒繳錢、標利亂喊…這些都可能讓整場局崩潰。所以參加前,一定要搞清楚整個運作模式,也要確認自己是否能負擔得起每月的固定支出。

標會賺什麼?
標會到底在賺什麼?答案不只一種。每個人真的不同,有些人進場,是想搶快,有些人反而選擇慢慢等,每一個進場標會的人,都有自己的盤算。
不標、慢慢等的人:賺利息
這些人通常不急著拿錢,選擇把標會當成「定期儲蓄」來操作。他們每期都乖乖繳錢,卻遲遲不出標。等什麼?等其他人搶著出標利的時候,他們就可以每期分到一點利息。
這些利息不多,但加起來可觀。就像慢慢滾的小雪球,越滾越大。對某些人來說,這比放銀行還划算,還能讓自己「強迫儲蓄」。
搶標、早拿錢的人:賺時間
這樣其實不是在賺錢,而是在「用利息換時間」。你可能急著交房租、補貨、還卡債,那一大筆錢現在拿到,搞不好可以避掉更多的利息或違約金。
在他們眼裡,賺的是周轉順利、事情不脫軌。不是每一分錢都得「進帳」才叫賺,有時候,少虧也是一種賺。
當會頭的人:賺信任、賺人情,也可能賺手續
會頭這角色說簡單不簡單,說麻煩也麻煩。他要管帳、收錢、發錢、通知大家,還要幫忙處理糾紛。如果大家信任他,有時候他會被允許每期抽一點手續費當辛苦錢。
不過這一塊,不一定每個會都有。大多時候,會頭賺的是信用跟人情,有人甚至不收錢,就是為了幫親友過資金難關。
標會怎麼賺錢?標會利息計算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有人參加標會,不是為了拿錢,而是為了「等到最後」?聽起來有點奇怪,但如果你懂它背後的錢流邏輯,就會發現:早拿錢的人,要讓利給晚拿的人。
這不是什麼金融機關,也沒有官方利率。全部的錢都是「你我他」自己組成的,錢在小圈子裡流動。
- 想早點拿錢的會腳,就得付出「標利」這筆成本
- 等得久的人,則平均分到這筆利息
簡單來說,你不標,就是在等別人讓利給你
怎麼算出自己標會「賺多少」?
這筆錢,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也不是會頭偷偷幫大家投資賺回來的。
標會的錢是來自那些「急著先拿錢」的人讓出來的利息。
想像一場 10 人標會,每人每個月繳 10,000 元,一期總共 100,000 元。
- 假如第一期有人說:「我想先拿錢,我願意讓出 3,000 元利息。」
- 那這期他就得標,可以先拿到 97,000 元。剩下的 3,000 元,就平均分給其他還沒拿錢的人。
所以,如果你是那個不急、慢慢等的人,每個月都收到一點點別人讓出來的錢,等到你最後才領錢的時候,你其實是拿到原本那10萬塊,再加上好幾期的利息累積,這樣說是不是比較有感?
期數 | 標利(讓利金額) | 實拿金額 | 你收到的利息(假設你都沒標) |
---|
第1期 | 3,000 元 | 97,000 元 | 3,000 ÷ 9 = 333 元 |
第2期 | 2,500 元 | 97,500 元 | 2,500 ÷ 9 = 277 元 |
第3期 | 2,000 元 | 98,000 元 | 2,000 ÷ 9 = 222 元 |
… | … | … | … |
累計你收到的利息 | 約 2,500 ~ 3,000 元 | | |
你每個月都準時繳 10,000 元,等到第10期領回那一筆完整的 100,000 元時,你其實多收了幾千塊利息,等於每個月都有人「幫你繳出利息」,你只是坐在後面等錢來。
那早拿錢的人會不會吃虧?答案是:不一定。
雖然他們讓出利息,但早早拿到一大筆現金,也許剛好可以拿去:
- 還卡債、避免被罰息
- 投資小生意、創業翻本
- 付房租、度過資金空窗期
如果這筆錢讓他們「先解決了大問題」,那這筆利息就是值得的。
換個角度想,對急需錢的人來說,「時間」才是最大的成本。
所以標會裡面誰在賺?誰在補?
整場標會裡,沒人是銀行,大家都是彼此的金主。
- 急用錢的人,付出利息,換時間
- 不急用的人,出錢出力,賺利差
但如果遇到不好的會頭就是遊戲出局了,因為會遇到捲款而逃,這場遊戲的前提,是「規則清楚」和「彼此信任」。只要這兩點沒出問題,就能順利玩完、兩邊都不吃虧。

標會倒會怎麼辦?
講白了,標會玩得順的時候,看起來就像是一種資金互助、大家輪流拿錢的好工具;但一旦遇到「倒會」,氣氛立刻變得難看,甚至變調。你以為自己只是參加了一個存錢小團體,結果後面變成被捲進金錢糾紛,錢沒拿到,人情還撕破,真的會讓人頭痛到不行。
倒會到底是怎麼發生的?
「倒會」這件事,大多不是突然出現,而是慢慢累積出來的,像是下面幾種情況:
- 有人中途停繳,讓整期的錢收不齊
- 得標的人拿了錢卻不繼續繳後面的份
- 會頭資金周轉不靈,乾脆跑路
- 整個會根本就是假的,一開始就設局
只要出現其中一種,整場會就像骨牌一樣倒光光,後面的人不但拿不到錢,前面的利息也白白流失。
如果你真的不幸碰上了倒會,第一時間請冷靜處理,不要急著在群組裡破口大罵(雖然很想),你需要做的,是以下幾件事:
- 留存所有記錄與對話
無論是LINE對話、會款匯款證明、會頭公告、銀行轉帳紀錄,全都要留好。這些未來可能成為提告或協調的重要證據。
- 私下聯絡其他會腳,了解狀況
看看有沒有人也同樣受害、錢沒拿到、對方聯絡不上,有時候會頭只是短暫失聯,但也有可能是蓄意避不見面。
- 必要時報案或提民事訴訟
如果金額不小,而且你有完整的金流與對話紀錄,可以考慮報警備案,或委託律師提出民事求償。雖然標會本身不違法,但若對方涉及詐欺行為,是有可能被追究刑責的。
很多倒會的情況,其實發生在「熟人局」。因為彼此認識,所以沒簽白紙黑字,也不會真的去告人。但當錢牽扯進來、彼此互信崩潰時,那種撕破臉的感覺,比錢損失還難受。
無論你多信任會頭、多熟悉會腳,還是建議要簽簡單的協議、白紙黑字說清楚流程、標利、期數與退場機制,至少真有事時,能保護自己。
標會適合誰?
1. 有固定收入、金流穩定的人
- 每期都要準時繳錢,如果收入忽高忽低,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壓力。對於薪水族、自營商、或每月現金流穩定的人,會比較能「撐完全場」。
2. 有儲蓄習慣但容易亂花的人
- 有些人明明每月都有剩餘收入,但就是存不起來。對這類人來說,標會像是一種「強迫儲蓄法」,每月自動繳錢,等於先幫自己把錢藏起來。
3. 熟人圈有組會文化
- 親戚、同事、好朋友之間彼此熟悉、有信任基礎,在這種圈子裡玩標會,比起網路上的陌生群組風險小很多,也比較好溝通。
4. 短期有資金需求但不想碰銀行的人
- 對某些人來說,跟銀行借錢有壓力,要提供收入證明、查聯徵等繁瑣流程。若剛好參加的會可以讓你「搶第一標」,反而變成一種非正式、流動性高的資金調度方式。
標會不適合誰?這些情況先別貿然加入
標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參加的。有時候,不是你會不會標,是你能不能「玩得安全」。以下這些狀況的人,建議三思而後行:
1.不穩定收入、打零工族群
- 如果你的工作薪資浮動大、每月開銷不固定,萬一繳不出錢,就會拖累整個會,更可能讓自己欠下「人情債」。
2.只看中賺利息,不理解風險
- 有些人聽說標會可以分利息就一頭熱參加,但卻沒想過「會腳落跑」、「會頭跑路」、「會爛掉」這些真實風險。賺小錢,賠大錢的例子不是沒發生過。
3.衝動型理財者
- 一時看到錢可以先領就想標,但卻沒盤算好後面幾個月要繳的金額,這類人常常變成會中的「壞帳製造者」。
4.加入陌生人組成的標會群組
- 特別是網路上那種「Line群開標會」、「標到就秒撥款」的廣告,很多都是以假會之名行詐騙之實。只要裡面的人你一個都不認識,就不要碰,真的不要碰。
標會不是錯,但前提是信任與紀律。如果你只是聽別人說「這樣可以賺」就想跳進來,那你可能走進的不是機會,而是坑洞。
急需錢是選擇「貸富人生」而不是參加標會!
比較項目 | 標會 | 貸富人生(民間借款平台) |
---|
撥款速度 | 得等輪次、搶標 | 線上借錢,最快24小時撥款 |
利率機制 | 標利浮動、不透明 | 明確利率、年利率清楚揭示 |
法律保障 | 幾乎沒有 | 合法契約、明確條款 |
還款機制 | 需繳會期餘額 | 可分期償還、靈活還款方案 |
倒會風險 | 高(無第三方控管) | 無倒會疑慮,資金由平台審核撥付 |
貸富人生適合這些人:
- 急需資金週轉、不想等搶標
- 希望利率固定、有保障
- 不想參加人情遊戲、不想壓力還錢
- 過去有玩會仔經驗但曾經中箭落馬

標會詐騙怎麼發生的?
標會詐騙套路通常長這樣:
- 極高報酬保證,像是「8年賺5倍」、「年報酬 30% 以上」
- 聲稱有系統、大數據輔助,看似專業但無任何監管
- 用「後金補前金」、「保證補足」等話術掩蓋龐氏騙局本質
用近期吵翻天的「神說國際」案件為例,涉案機構標榜所謂的 P2P 標會理財平台,宣稱投資者只要投入 56 萬元,8 年後保證領回 200 萬元,年報酬率高達 32% ~ 188%,吸金高達 45 億元,而受害人數多達數千人。如今這案已經被檢方依詐欺與非法吸金罪起訴,並展開追討金錢行動。
取自:「標會」新科技?神說公司涉吸金 中檢押負責人扣30億常見「標會詐騙」警訊 一看就懂:
詐騙徵兆 | 描述 |
---|
高額保證利潤 | 近乎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達成的投報數字 |
虛擬平台 | 自稱新科技、系統管控、卻無監管依據 |
純口頭承諾 | 無合約、無條款,只透過聊天群溝通 |
付費門檻高 | 要求先繳入會費、驗證金或手續費 |
熟人拉人入會 | 常用「親友都在」、「一定安全」等話術誘導 |